臺北:花博公園‧林安泰古厝‧圓山大飯店‧劍潭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9點左右走到早餐店蛋要酷去買早餐。
要了高麗菜培根起司(椰菜煙肉芝士)(NT$85)和無糖豆漿(NT$20)。店內沒有座位可以坐下吃,不過旁邊就有一個小小的黎明公園,還有石櫈可以坐。蛋餅外皮煎得香脆,豆漿卻完全沒有豆味。
吃飽後去臺北車站附近的公車站,途經一些農產品攤檔,買了一些臺灣果乾後,才搭公車直到臺北市立美術館站。下車後經過美術館,本來是打算通過外面的走道往花博公園走去的,但美術館的保安叔叔叫住了我,問我去哪裏,告訴我因為前面修路不通,知道我要去林安泰古厝後,他很熱心的指導我經外面的道路走過去。
經過花博公園,有一個玫瑰園,不過應該不是花季,所以大多數都沒在開花。
漫步走走,看到一隻趣怪的小鳥。牠走路時頸部伸得極長,然後好像知道馬路會有車駛過,所以過馬路時走得特別快速,到達草地後才再慢慢走。
這裏鄰近松山機場,所以可以經常近距離看到正在降落的飛機。
離開花博公園,走到林安泰古厝。
林安泰古厝原本是位於四維路141號,於1823年,即清朝道光年間落成。宅第主人是善於經商的林志能,他為了紀念自己的故鄉以及在艋舺開設的「榮泰行」,遂取福建泉州安溪的「安」和榮泰行的「泰」來作為宅第名稱「安泰厝」。該家族最鼎盛時期,擁有現今臺北市三分之一的土地。後來日治時期被徵收大量的土地稅,林家才一度由盛轉衰。
而臺北市政府在1976年因為決定要拓寬敦化南路,所以要將古厝拆遷,其後更因不同原因而三次搬遷和多次擱置重建工程,最後幸得不同文化保育團體施壓,最後古厝才能於此地重現。
由於正廳剛好有好多人在參觀,所以我首先去了庭園內的雨前樓和隨月閣,面臨映月大池,集合了亭、閣、舫、橋之景。
回到大門附近,有一排氣勢磅礡的假山「顧渚茗山」。
假山內有路,內裏錯綜複雜有如迷宮一樣,其中有路可以往上走去。
登上高處可以眺望林安泰古厝的正廳。
往另一面望去就是花博公園,又看到有飛機準備降落了。
走回古厝主廳,內裏展有一些舊時的家居。
古時的木床,呈正方形,而且比較短小。
除了家居的展示,還有介紹榮泰行營商歷史。
正廳位在主軸線的第二進,供奉祖先與神明牌位,也會用來接待賓客,以及舉辦家族年節祭祀與婚喪喜慶儀式。
古厝免費入場,而且景色優美,文物和展覽也不少,而且還有不同的蓋印章設施,我花了一小時參觀了每個細節。
然後我沿路往回走,走到中山橋跨過基隆河,直接走到圓山大飯店去。
回想起中學時期的畢業旅行,就是來臺灣,當時還是以旅行團形式旅遊。而其中一個景點就是這裏,但就只是在大門外停車讓我們在外面拍照,完全沒有機會進內。
進內後發現原來是一個充滿中華文化特色的建築,而且廳堂非常廣闊,我到達時鋼琴家剛好坐下來演奏。我到處逛逛,看了好幾家餐廳,都覺得不太吸引,最後還是走到位於最遠處的第一夫人咖啡去吃午飯。
12:30坐下,發現這邊較便宜的原因原來是因為餐具和水是自助形式,最後也要自行回收食具。
點了一個黃金蟲草淮山鮑魚雞麵(NT$450),這個真是又貴又難吃。雞肉還說採用了口味鮮美的土雞……吃下去根本沒雞味。然後整個湯都沒味道,半熟蛋也太熟了。整碗湯麵只有鮑魚比較可取。
12:45上菜,我13:00吃飽。因為我預定了13:30參觀圓山西密道的導覽團,所以馬上去告訴服務員,我剛才隨餐加點的覆盆子小球冰淇淋(+NT$80)可以上了,回到座位,等了10分鐘還沒有,於是再追一下。沒想到她竟然頭也不回的說:「我知道了我馬上幫你挖」,然後不用1分鐘就有了。真的傻眼想罵髒話。
幸好味道不錯,但因為咖啡館離導覽團報到處有一點距離,我之後幾乎是用吞的。13:25離開,而食具托盤卻因為她們來不及去回收而堆滿在回收處,於是又花了一點時間去放好。之後我就要趕過去報到處,到達時剛好13:30,同團的團友全都到了卻在等我一個。馬上繳付費用NT$250和用護照作抵押,得到了導覽耳機,就這樣講解員在稍微遠的地方說話也可以清楚聽得到。在大廳聽了差不多10分鐘的講解,我們才開始進入密道範圍。
圓山大飯店第一任總經理孔令偉(孔祥熙與宋靄齡的女兒)注意到國際賓客來訪時的安全問題,於是設計了東西密道,讓貴賓在短時間內秘密出逃。密道於1973年完成,其中西密道全長85米,出口是劍潭公園。導覽員說由於西密道路程較長,故內部設計了滑梯,但滑梯卻又太陡峭了,所以在使用時為了讓使用者安全抵達公園,就需要有三個士兵協助:一個在使用者背後抱着乘坐滑道,一個在滑道盡頭蹲下接住,再背着逃離,再加一位在旁協助引路。
通道的牆凹凸不平,是為了當外部爆炸時,消抵所發出的強烈聲波,保護逃生者的耳膜。而彎彎曲曲的地道,則是為了可以閃避後方追兵的子彈,也可以隨時反身開槍回擊。上方的燈罩也是防爆材質所製,以防失去照明系統導致地道漆黑無法前進。
走到外面,回頭一看,根本不會發現這裏藏着一個密道呢!而公園的外面正好就是公路,適合逃走。
然後我們要沿路折返走回飯店,守在隊尾的導覽員知道我是香港人又一個人來,熱心的幫我拍照。
不過據說這滑梯由興建以來,一次都沒有用過。
然後這密道講解就完結了。接下來是一邊走一邊介紹圓山大飯店的歷史和逸事。
原來圓山大飯店原址是日治時代臺灣神社,後來為了推動臺灣的神道信仰,更升格為臺灣神宮。不過卻在舉行祭祀前的三日,卻因為附近的飛機失事墜毀而引發大火燒毀了眾多建築,及後更因美軍空襲而盡毀。
後來在宋美齡的策劃下,在原址建設圓山大飯店用來招待國際貴賓。圓山大飯店的外圍道路有如葫蘆形狀,葫蘆口正是停車場入口的牌樓,風水學上就有招財納福的作用。
而酒店於1967年更被美國雜誌評為世界十大酒店之一,與香港的文華東方酒店和其他八間位於歐洲的酒店齊名。世界各地不少元首都曾下榻圓山大飯店,其中出手最闊綽的莫過於沙地阿拉伯國王費瑟。據說他很愛吃酒店的燒乳鴿,而沙王離開時酒店主動打包了五十份燒乳鴿讓他帶回國,國王亦因此而犒賞外交部官員和酒店服務員每人一隻勞力士名錶和兩百美元。據說當時兩百美元已經是普通服務員差不多半年的薪金!
然後還介紹了酒店內的噴水池金龍,據說是原本安放在神社外的水池內的,所以才得以保存下來。而後來酒店為迎合店內餐廳金龍廳,特地將原本全銅所製的龍像貼上金箔而成金龍。
我們回到酒店大門前的大廳,導覽員開始講解位於三角鋼琴上的天花藻井,因為是梅花造型,故名為「梅花藻井」。中央有5條金龍和蝙蝠環繞龍珠,喻意「五福臨門」;外面又有16隻鳳凰展翅,是為「龍鳳呈祥」;藻井中總共有23條金龍,其中「三」諧音「升」,意指「步步高升」;16隻鳳凰伴隨大梅「花」象徵「一路發」。
而酒店初期的房間鑰匙牌,亦採用王莽篡漢的新朝貨幣「貨布」,被視為財富的象徵。因為這個特別的造型,所以有不少客人在退房時都會說「不小心」弄丟了……現在酒店已改用電子房卡,所以這些舊時的匙牌就放在大廳展出。
最後在禮品店拿到了一個紀念襟章,再去登記處拿回證件,整個導覽花了大槪一個小時完成。
離開圓山大飯店,我往劍潭山走去。沿途經過一些寺廟,也有不少遊人。
到達劍潭山風景臺,可以看到基隆河和臺北101,以及更遠的四獸山。
再走一下到達微風平臺,可以看到劍潭站和士林區一帶的景色。
然後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就是去走一條Google地圖沒有顯示的路徑。一路上都雜草叢生,還要經過一個荒廢的鐵蓋停車場,再後來有一段拉繩陡坡路段,中途有一步我還不小心滑倒了,不過幸好直接坐在雜草上,沒有傷到。花了15分鐘下山,到達平坦的地段是圓山水神社,也是一個長久沒人修葺的地方,走慢一步還看到有超大蚊子想要叮我,馬上揮手離開,再往下走一下就是車水馬龍的中山北路五段。眼見過馬路後就是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馬上過去,打算借個洗手間整理一下。
這個位於劍潭站旁邊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外型有一個大球體,也挺特別的。我在找洗手間時突然被一個職員叫住然後塞給我一張門票,說是可以免費參觀的時段快到了,可以等一下再回來。於是我去了洗手間,下午4點回到集合處。
從地下一路乘電梯到頂,一路上都有不同的職員駐守,也有簡單的講解,不過禁止拍攝。主要就是參觀藝術中心的舞臺設計,有些在綵排的劇院卻用黑布遮住了,其實也沒有甚麼好看,最終去到天臺,但隔着彎曲而又沒有洗擦乾淨的玻璃窗來看景色也沒有甚麼特別。不過慢慢走又坐下休息一下,也消耗了30分鐘。
眼見離預約好的晚飯時間尚早,決定先去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逛一下。本來是有公車可以到的,但一直等都好像沒來,最後還是去坐了捷運,在忠孝新生站下車後走過去。
看到在門口就有春水堂,剛好渴了就去排隊買了一杯夏天限定的「紅心芭樂檸檬綠茶」大,本來是要NT$220不知道為甚麼今天剛好有優惠NT$187就可以了。糖度和冰量是固定,不過幸好沒有很甜。說要等候15分鐘,我先在外逛了一圈才回去拿,回去時買茶的隊伍變更長了!
這個文創園區主要就是有很多文創產品,當然都是價值不菲。不過看到有史諾比和胡士托的木製音樂盒,非常可愛,看一下也心滿意足。
待到6點多,才快步前往濟南鮮湯包。到達時看到小白已經在門口等了,打過招呼,一轉頭就看到Kaori在我後面,四目交投後剛要說話,她竟然一個轉彎想往店裏去!我和小白傻眼馬上叫住她,她才認出我們,還說她剛剛在想有兩個年輕人站在這,也太搞笑了吧!
穎萱和澤賢還沒到,不過幸好沒有限制用餐時間。我們坐下聊了一會,等到他們也來了才點菜。
無骨醉雞腿(NT$420)。這個去了骨而且又嫰滑,花雕味道還剛剛好,超好吃!
涼拌黑木耳(NT$180)。口感爽脆。
胡麻過貓(NT$280)。過貓其實是蕨菜,其實是臺語稱為「蕨苭」卻把中文寫成「過貓」。第一次吃,覺得咬下去很幼嫰,味道也不錯。
韭黃鱔糊(NT$420)。這個是服務生端到餐桌後才幫我們拌好的,也很好吃!
蟹黃獅子頭(NT$420)。湯裏充滿海鮮和菇菌,蝦、蜆、魷魚等都有,所以非常鮮甜,又不會太鹹。
蟹黃鮮湯包(NT$340)。除了包上的一點蟹黃,餡裏也有,所以咬下去口腔也帶有蟹黃香卻又沒有蓋過湯包的肉香,做得很好。
濟南鮮湯包(NT$210)。這是一般版的小籠包,也是很好吃,我們最後是點了兩份!
奶黃流沙包(NT$100),和香港吃到的味道差不多,而且好像比香港還要貴,所以感覺還好。
去年大家相聚時竟然只顧聊天沒有合照,這一次終於記得拍,不過已經是杯盤狼藉的時候。
吃飽後我們走到雹仔豆花去吃飯後甜品。
我點了傳統豆花(NT$50)加無糖豆漿(+NT$10)。這家特色是用鹽滷製作豆花,所以吃下去會有一點點鹹的味道。
這裏也再拍一張!非常感謝他們明天要上班還陪我一整個晚上,然後我們走到捷運站就分別了。
回旅館途中才有注意到原來附近的那間7-11連門口和外牆都有超多史諾比的裝飾!
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