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沢:尾山神社‧近江町市場‧寺島蔵人邸‧金沢文芸館‧金沢蓄音器館‧泉鏡花記念館‧主計町茶屋街‧徳田秋聲記念館‧ひがし茶屋街‧金沢市立安江金箔工芸館
今天早上吃昨天在超市買的壽司刺身作為豪華的早餐。
分別是石川縣產香箱蟹壽司(石川県産香箱蟹にぎり ¥2,314=8折後¥1,851)、北海道產帆立貝刺身(北海道産ほたて貝柱 ¥673=8折後¥538),以及在7-11買的半熟蛋配特製蛋黃醬(ウフマヨ ¥354)。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減價貨品,味道沒有很鮮美,而且有一兩件更是感到有點不新鮮。不過份量上是很滿足的。
吃飽後出發徒步走15分鐘到達尾山神社。尾山神社主祭前田利家及其正室松,是前田利長為祭祀其已故父親所建的神社。
尾山神社最特別的莫過於其大門「神門」。建於明治8年(1875年),是「国指定重要文化財」,以和漢洋三式混用,成為金沢市的獨特的象徵。拱門使用了戸室石(角閃安山岩),而位於頂層的四面使用了五彩玻璃,作為御神燈照亮金沢街道。另外上面還設有日本最古老的避雷針。
拝殿旁有紅葉襯托。
神苑內的松樹。原來松樹在秋天也會變黃,以前完全沒有注意到。
東神門外有連接着金沢城鼠多門的鼠多門橋。原本的橋和門都因老化和火災而消失了,現在的建築是重建並於2020年才開放。鼠多門的海鼠壁運用了「黒漆喰」技藝,要完成這黑沉生光的美感,材料、經驗、技術、天氣、環境,缺一不可,所以被稱作千難萬難的塗壁技法,可見當時重建也是花了相當的工夫。
然後我回到神門再沿路一直走,到達近江町市場。內裡的餐廳格調有點騙遊客的感覺,於是趕緊上網查一下當地人的推薦,於是找到了一間沒有座位,要立食的小店南(みなみ)。全店就只有蟹和甜蝦可以吃,反正今早吃得很飽,少吃多滋味。
香箱蟹(¥1,800)。這個和早餐吃到的完全是天淵之別!蟹肉嫰滑香甜,也完全沒有腥味,蟹膏則是帶有微微甘香。後來我上網翻查資料,才知道原來香箱蟹是因為日本人將蟹肉蟹膏拆好後放入蟹蓋中,有如寶箱一樣,所以得名。而香箱蟹其實即是楚蟹,是北陸地方對其雌蟹的稱呼,而雄蟹則稱之為加能蟹。另外還有京都至島根一帶的松葉蟹、兵庫的津居山蟹、福井的越前蟹,其實都是楚蟹。不過地區不同,水質、天氣、環境等都有影響,所以各地的楚蟹風味和價錢都不盡相同。
甜蝦(甘エビ ¥350)和酒(¥400)。甜蝦的話不是不好吃,但也就一般。至於酒,是因為想學日本人吃完蟹肉後,將酒倒進蟹蓋中混和餘下的肉碎和蟹膏一起吞下的豪邁吃法。一喝下去整個人都暖和起來了——吃蟹就是要配酒!
吃飽後開始今天的文藝之旅。首先去了寺島蔵人邸,買了金沢市文化施設共通觀覽券1日(金沢市文化施設共通観覧券1DAYパスポート ¥520)。接下來的一整天就可以免費進入多個文化施設。
這裡是武家寺島蔵人的故居,是中級武士的規模。據說寺島蔵人除了是一名武士,還非常喜愛書畫,所以藏有不少書畫作品,而邸內庭園則以池泉回遊式去設計。由於只有飛石和石橋,卻沒有水,故庭園被稱之為「乾泉」。
接着我到了金澤文藝館(金沢文芸館)。位於2樓的文庫放滿了名作家五木寛之的作品,原本正在看書的管理員和我閒聊起來,簡單介紹了一下。雖然我完全沒有槪念,但也因此得之於金沢出生的三位名作家,後來被稱為「三文豪」的泉鏡花、徳田秋聲和室生犀星。
再到了金沢蓄音器館。所謂蓄音器,就是我們的留聲機。
館內展示了多部不同年份、廠商、製造物料、款式和型號的留聲機。原來喇叭分別以鐵、紙、木製成的話,出來的音色也會變成響亮、柔和或純樸。
然後每日11:00、14:00、16:00三個時段都會有播放歌曲示範,由於現在只是下午1時多,所以我決定先去旁邊逛逛,之後2點再回來欣賞。
旁邊是泉鏡花記念館。泉鏡花是日本著名近代文學家,被稱為「三文豪」之一。 內裡有展品,也有以其小說作品為題材而製成的動畫,難得有時間,也走得有點累了,我也坐下來看了兩段10-15分鐘的影片,雖然不太理解他想表達的內容,但也因此舒緩了腳部疲勞。
之後我回到金沢蓄音器館,欣賞黑膠唱片(SP)的播放。留聲機由愛迪生於1877年發明,其後發展出喇叭型、檯式、書櫥式、可攜式等不同形式。有趣的是,原來留聲機是沒有音量控制的,故其後發展出以箱門去遮掩聲音去調整音量;而可攜式的就以轉動發條去達到不用電力去推動發聲。
走到附近的明斜板(あかり坂),其實這條小路直至2008年之前都沒有名字。直至小說家五木寛之在小說中提及,因為旁邊有暗斜坡,明暗相對,於是就將之取名為明斜坡。
暗斜坡(暗がり坂),這條小路的名稱才稱得上有淵源。因為以前尋花問柳的男子,為回避眾人的目光,於是走這條陰暗小路進入主計町茶屋街,所以才被人稱為暗斜坡。
現在的主計町茶屋街不再是煙花之地,主要都是民居,也有少量是有關文化藝術的中心,但就因為不是觀光區,所以遊客較少。
過橋後一直走,往徳田秋聲記念館去的途中,看到有一株生長在民居內、高85米的松樹被市政府評為景觀樹。
在徳田秋聲記念館內逛了逛,我完全看不懂也沒有興趣研究,於是很快就離開,往下一個景點東茶屋街(ひがし茶屋街)走去。
東茶屋街是金沢最著名的茶屋街,保留了江戸時代的傳統建築。正當我在拍照時,忽然有人在後面用英文問我可不可以幫她拍照,幫她拍了幾張後,我也問問她可不可以幫我拍。她很認真的幫我拍了幾張,然後我覺得街上太多人了,好像只集中在某一間沒在營業的店舖前拍照會比較有感覺,於是我又拜託她幫我再拍。她聽我口音猜我應該是華人,互相詢問下,才知道她是住在澳洲的華人,她還會廣東話,於是大家就直接用廣東話來交談了。
沒想到她超認真幫我拍了好多張,而且角度拿捏得很好。
她還指導我以各種不同姿勢去拍照,於是我得到了好幾張在這次旅行唯一的個人寫真。
我們在交談之中互相認識後,我提議不如一起去參觀金沢市立安江金箔工芸館,於是我們便出發了。
這個是全日本唯一一個專門介紹金箔的博物館。金沢的金箔生產量佔全國99%,打造工藝的技術源起可追溯至16世紀末。雖然曾因幕府禁止諸藩私自製造而沒落,但卻又因要重建因火災而燒毀的金沢城,而得到京都傳來金箔職人再次傳授技術,最終更取得了金箔製造權。
我們還在館內看到原來金箔也有多種分類,例如純金五毛色只混有0.49%的銀和0.59%的銅,其後的純金一号色、純金二号色、純金三号色、純金四号色則依次遞增含銀量,當然色澤也會因此而越來越淺。還有一種被稱為三歩色的,含銀量達24.46%,明顯看到已是淺黃色。而定色雖然也有58.82%的黃金,但如果不放在純銀旁邊的話,看上去還會以為是全銀。
然後我們還看到了金箔的製造過程、道具以及使用了金和金箔的工藝品。
參觀完畢後,我們又再次回到了東茶屋街,此時已夜幕低垂。
在昏暗的街道上,聊天、拍照,再逛一下快要關門的商店。然後難得有伴,於是我們一起去吃晚飯,到了「自由軒」。
自由軒的菜式種類滿多的。由於招牌菜是蛋包飯,但我又想吃紅酒燴牛肉,它剛好就有一個各半的餐點(ハーフ&ハーフ - オムライス醤油ベース味・ハヤシライス ¥1,570)。話說這間蛋包飯中的炒飯,與一般以蕃茄汁炒的不同,是用醬油去炒的,我感覺用醬油炒飯來做蛋包飯好像更好吃!而紅酒燴牛肉的味道也不錯。
我們也各自點了麒麟啤酒。正當我們聊得興高采烈時,忽然有一隻小昆蟲飛到我的啤酒內了,我打算用小匙把牠拿走就算了。店內的職員明明正在忙,卻竟然看到我這個小動作,馬上前來幫我換了一杯新的。
難得有同伴,我們決定多點一些吃的來分享。炸蝦(海老フライ ¥1,875),這個一吃之下大吃一驚——實在是太好吃了!他把大蝦開邊才拿去炸,炸得外脆內嫰,蝦肉還是爽口彈牙的狀態,配上他他醬和酢橘汁實在是絕配!
吃飽後我們決定步行回去。不過她是住在金沢駅附近,所以我們走到近江町市場時就要分道揚鑣,離開前我們又交換了聯絡,我才得知她叫Baisy。
在回去的路上,剛好看到尾山神社在亮燈的神門,所以去走了一圈。然後又在便利店買了明天的早餐,才回酒店。回到酒店時已經快十點半了,於是趕快洗澡休息。
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